中超联赛本轮一场焦点战中,上海申花与对手的比赛因裁判数次关键判罚引发巨大争议。其中最核心的两次判罚直接改写了比赛结果,使得场上比分从客队可能的1-0领先,转变为最终上海申花1-0获胜。
比赛下半场,客队一次进攻中射门击中申花防守球员的身体。当值主裁判第一时间未作表示,比赛继续进行。随后经VAR视频助理裁判介入提醒,主裁判亲自到场边回看视频。慢镜头显示,皮球似乎先接触了防守球员的胸部,随后有一个轻微的折射碰到了其扬起的手臂。关于此次触球是否属于“自然位置”以及是否构成手球犯规,存在极大解释空间。最终,主裁判维持原判,未判罚点球,这次决定让客队教练组及球迷极为不满。
仅仅几分钟后,场上再度出现戏剧性一幕。上海申花队一次进攻中打入一球,将比分改写为1-0。但客队球员立即举手投诉,指向进球过程中参与进攻的一名申花球员,认为其在争顶头球时存在推人犯规动作,侵犯了防守球员。主裁判再次得到VAR提示,到场边回看慢动作重放。录像显示,申花队员在起跳时确实与对方后卫有明显的身体接触,其手臂有一个推搡动作,影响了后卫的起跳和防守位置。尽管存在争议,主裁判最终认定进球有效。
连续两次经过长时间VAR审核后做出的、均对主队上海申花有利的判罚,彻底改变了比赛走向。客队从原本可能获得点球并取得领先的一方,瞬间变为落后一方,情绪受到巨大影响。比赛结束后,客队官方以及众多足球评论员均对判罚一致性提出质疑,认为两次判罚尺度值得商榷,尤其是第二个进球的犯规嫌疑未被吹罚,令人难以理解。
此次事件再次将中超裁判的执法水平和VAR的使用推至风口浪尖,关于如何统一判罚尺度、减少争议,仍是联赛亟待解决的问题。